《父母的语言: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》
英文名:Thirty Million Words: Building a Child’s Brain
作者: [ 美 🇺🇸 ] - 达娜·萨斯金德等
阅读时间:2020.3.26 - 4.16
书籍类型:儿童教育类
内容简介
儿童出生后每秒钟能够产生700~1000条神经连接,父母的语言是刺激大脑发育的最好教育资源。3000万的词汇差距会极大影响儿童在数学概念、读写能力、自我管理、执行力、批判性思维、情商、创造力和毅力等方面的表现。
到三年级时,孩子之间会产生显著的“成绩差距”或“学术落差”(achievement gap)。众多研究已经表明,儿童早期的语言环境能够预测其日后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征。
越贵的并不一定是越好的,神经科学专家告诉我们,最好的教育是免费的,它就存在于父母的每一个词,每一句话,每一次交谈和每一份互动里。希望所有翻开这本书的父母,都能够带给孩子无限的潜能和幸福的人生。
自我感受
在刷抖音的时候,听了攀登读书的推荐,我就很好奇,很想知道自己小时候到底缺少了什么,才会导致与现在缺少好多条经,也想知道自己该怎么跟小孩相处,哈哈,😁,我们家的小宝宝就是wuli亲爱的妈妈。
可能是第一次看关于儿童教育类的书籍,所以很多观点对我来说,蛮有教育意义的,但是本书内容重复多,都后期部分也差不多都是推广问题,不是我想研究的内容,所以,对此书排版评价一般,内容可学习。
我一直都知道父母对小孩的影响力,但是具体不知道怎么影响,并且怎么样才是好的教育环境,那么此书给了我详细的解答。
在0-3岁是神经生长的关键时期,其80%的神经会在此时增长完成,如果在这个阶段经常跟小孩沟通能够增强其理解力和判断力。
要尽量关注小孩,正确并及时的给出好的回应,如果大人沉迷于手机等电子产品可能就会忽视小孩,减少很多共情交流的机会。不管是大人小孩都喜欢被及时回应,不然,在小情侣中,那些被绝对关注的小可爱怎么可能老是生闷气!
在看了《人性的弱点》以后,发现表扬别人真的是很有好处的,自己在妈妈身上也做了实验,效果非常理想,可是,看完此书才知道,称赞也是要求的,不能只是敷衍的夸奖别人,要真诚。
这个我当然知道,可是怎么才叫真诚呢,怎么要的夸奖才是有效的呢,此书给了明确的定义,叫基于过程的称赞。
1 | 错误演示:哇哦,你好棒哦,你好聪明哦,你好机智哦。 这种流于表面的表扬❌ |
原文摘录
- 早期的语言环境才是影响孩子最终学习能力的关键,即,父母应该对孩子说多少话,应该怎么和孩子说话。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语言越多,语言能力会越好,与父母受教育程度和社会经济地位没有太大关联。
- 在大脑发育过程中,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宝宝跟父母之间的关系,其中包括语言环境。简短的“爸爸爱他的心肝宝贝”这样的话语片段,对于一个刚刚开始集中注意力的孩子来说真的很重要吗?是的,真的非常非常重要。在孩子咿呀学语的每个细小步骤中,“呜呜”“呀呀”“妈妈爱你哦”以及“好美味的馅饼啊”这样的话语连接着大脑数十亿的神经元,产生复杂的神经元回路,从而使孩子的智力潜能达到高潮。当这种情况达到最佳状态时,加上咿咿呀呀的细语、嘻嘻哈哈的笑声以及理想的温和平静的家庭氛围,大脑将发育得完美至极。然而,这些最佳条件缺失了,孩子早期语言环境将非常糟糕,大脑发育会遭受非常不利的影响。
- 我们作为父母和教育者必须形成一种“努力是获得成绩的关键因素,而缺乏能力并不是导致失败的原因,放弃才是”的观念。
- 卡罗尔·德韦克说:“如果不能正确运用称赞,它就会变成一种负面力量,一种让学生消极且依赖他人观点的麻醉剂。”
- 我们想要的是,孩子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,不管这件事有多困难多费时,都能够就如何完成这件事而立即做出判断。
3T原则
- 共情关注。它要求父母有意识地去观察孩子在关注什么。等时机成熟,父母再跟孩子谈论它。换句话说,孩子关注什么,你就关注什么。哪怕孩子太小了,听不懂大人的话,或者孩子关注的东西一直在变化,父母也应遵循这一条原则,即时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回应。
- 充分交流。它要求父母多跟孩子交流。交流不能只是零星的话语。交流的目的是让孩子掌握分门别类的词汇,并学会它们的使用方式。
- 轮流谈话。它要求父母和孩子在交流时轮流参与谈话。它不仅是亲子交流的黄金准则,还是3T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环,对于开发儿童的大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。
3T原则的实践过程
实例1
1 | 共情关注:早上,妈妈发现孩子想要自己穿衣服。 |
实例2
1 | 共情关注:发现小孩在踩掉在地毯上的葡萄干 |
基于过程的称赞
1 | 基于个人的称赞(以孩子为核心的称赞):“你真是太聪明了!” |
以下是我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,好奇的话,可关注我哦~